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序 言

之一             2013.10 第一次修訂版

本文由Thomas主筆,初稿發表於今2013年四至六月間,由「人文解密」和「老張看人文」兩部落格連載。「人文」是所座落於宜蘭頭城的「公辦民營」國中小,Thomas為「人文」前家長。文中,「前家長」用「說故事」的方式,引導大家進入歷史現場。在這半年的沉澱、冷卻期,有更多見證歷史的素材陸續浮現,也新發掘了一些文獻史料。為讓本文有更多面向的觀察角度,以窺知真相全貌,乃做一次總修訂。
「前家長」從七年前參與的一場校務發展會議所討論的議題,和親身經歷的一切,拉出幾條敘事主軸。由此旁徵許多歷史參與者的見聞遭遇,博引有關文獻史料記載,來呈現一位主宰「人文」十年歷史進程和存在個體機緣命運的靈魂人物──楊貴其人、其事、其行。看這位博士辦學者如何對待《教育基本法》、如何玩弄教育和專業,以及如何踐踏摧殘周遭的生靈!這是「老張看人文」格主口中,所謂的「一場犧牲無數學子的教育鬧劇」!
十年,一段不算短的時間,再也回不去了!假如,一位懷抱熱忱、願為理想獻身做為志業的二、三十歲年輕教師,他當初是處身一個好環境,遇上的是一位好的啟蒙導師。十年後,年富力強的他,將發揮多大的可能性?能為教育界注入多少鮮活的創造力?假如,一個個年幼稚嫩的孩童,真如楊所標榜的那樣,處身在一個能「照顧好每一個孩子,讓跑得快的孩子,速度不被拖慢;跑得慢的孩子,也能慢慢跟上來。」的優質教育環境,經過十年黃金期的學習,成長到了青少年,應該大多都能展現出生機盎然、既獨特又有軔性的生命力吧?未來的發展潛能是何其不可限量啊!?而「人文」的家長們直接、間接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和時間等教育(養)資源,往往若干倍於一般學校家長,其產出值總應該成正比的反應在孩子身上吧?而且,不也應該遠高於一般學校嗎?只是,「十年一覺揚州夢」,「人文」這些老師、孩子和家長,原本的理想、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規劃都幻滅了。回不去的,豈止是十年青春歲月!十年後的今天,他們還得在困頓中思索,如何收拾殘局、補破網?下一步該怎麼重新出發?
權力愈大,該承擔、該課的相對責任也愈大。一位無法定職權、僅以「適性教育」暨「適性教育基金會」「創辦人」自稱者,卻強行攫取了無限任期、且不必承擔行政責任的絕對權力;這位隱身幕後的主政者,每年花用政府公共教育預算和專案補助款五、六千萬,收取名目繁多的學雜費、延伸課程和適性教育費約二千萬,還不知暗藏多少未依法申報、徵信的家長和各界捐款,以及可議的教職員回捐款?但本尊──竟然不受任何監督;他忌憚異見,敵視異己,支配行政系統厲行鎖國愚民政策,築高牆嚴加管控,放鷹犬盯人、盯言論。把本應讓人心靈自由、思想開放的教育殿堂,變成禁錮心靈的枷鎖牢籠,而噤若寒蟬;生殺予奪,任意踐踏他人基本尊嚴,侵犯其法律賦予的基本權益。難馴的諤諤之士與未唯唯諾諾謹遵受教的教職員,則一批批掃地出門。之後,又藉「一年一聘」的合約溫水煮青蛙,未獲信任者,再一隻隻丟出鍋外。
每一個行經「人文」,親炙這個人、這一段歷史磨難焠煉的生命,對這樣一位擁有這般絕對權力,十年間,糟蹋過如此多生靈命運的辦學者,夫復何言?「逃避它,不理它,放過它,再設法忘掉它」,或許是一種不為難自己的擺脫方式;而「面對它,接受它,處理它,再放下它。」可能也是超越苦難、昇華自我、重建價值的一種選擇。
本系列文章之要旨用意,不在舉證其人犯罪事實,做為司法控訴之用。但是,其事、其行應該攤在陽光下,供人檢驗,接受社會公評,讓公義得以彰顯。
Thomas‧「前家長」‧Thomas「老藍鵲」 謹識
2013.10.30


之二            2014.12  第二次修訂版



(施工中)


縱橫「人文」十年歷史‧鞭辟楊氏辦學功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